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时期的寒食节。在周朝,寒食节时期各地采取了类似的禁止生火的规定,因为周朝统治者认为火柴可以引发森林火灾,毁坏森林资源。
直到唐代时期,天子宴会和民间踏青活动逐渐替代了原来清明节的禁火祭祀活动,清明节逐渐成为了一个寄托情感、表达哀思、缅怀先人的日子。
到唐朝后期,清明节已经成为一种全民性的节日。唐玄宗时期,整个国家官方地规定为祭祖的节日。而且唐朝还形成了赛龙舟、插柳、踏青等多种风尚,成为游览、踏青的节日。清明节主要活动有扫墓、踏青、祭祖等。
清明节的“清明”一词,如《周礼·天官·冢宰》:“仲春之月,命曰清明。” 按照我国历法,清明节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左右(一般为4月4日至6日之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