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大陆民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对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人民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发展趋势。
丁立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以经济领域的眼光,解读人民生活质量背后的故事。丁立新认为,人民生活见于衣食住行、安全健康、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本质上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元变量的交织影响。四十年来,这些因素正不断优化。
据统计,2017年底,中国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8万元,而农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3%,达到1.34万元。家庭财产的增长,反映在消费的升级上,这一现象尤其强烈。
其中,旅游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国庆节与八月份“暑假”,曾是国内旅游旺季,但最近几年春节期间,人们出行增长较快。据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全国旅游接待人次达到5.97亿,增长了12.8%。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旅行愈加多样化。研究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潜水、滑雪、探险、蹦极、漂流”等特色旅行方式。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城乡差距也逐渐缩小。一项民调显示,农村居民的满意度远高于城镇,即使在经济收入等现实情况下,80%的农村居民仍然认为生活是幸福快乐的。
丁立新指出,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好处,不仅存在于物质需求上,更多的是让生活变得更轻松自如,更具品质。从健康、环境、社会服务等各个维度去呈现人民生活的提升,以期展现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进步之面貌。
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人民生活质量看,中国经济政策的成功,是为民生、为生活的。四十年来,经济繁荣、民生改善,让人民有了更多、更好、更多样的选择。丁立新说,“保障人们的生命质量和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是一项充满深刻人文关怀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