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闰年的概念,也就是在某些年份里面,会再加一月,我们把加的这个月称为闰月。这样的设定主要是为了配合农历的使用,而农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计算方式。
我们平时所说的农历就是夏历,它是根据月相来计算的时间。相对于我们平常说的阳历,农历的一个月是由一个新月到下一个新月的时间间隔来计算的,这个时间间隔是29.5天左右。由于农历的这种计算方式,闰年这个概念就应运而生了。
按照一年12个月的计算方式,一共有354天左右,这样算下来,少了10天左右。于是乎,我们就需要通过在闰年里面增加一闰月的方式来弥补这个差距了。目前,在中国民间流传的闰法是,3年1闰,5年2闰,11年3闰,再加上一些特殊情况,可以让闰月发生一些调整。
另外,因为太阳年和农历的年总天数不同,在一些特殊的年份,闰月甚至会出现两次,而这样的情况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非闰年里面,如果在2月1日的时候已经过了立春,那么农历的正月就会从2月开始,如果在立春之前,那么正月就会从1月开始。而在闰年中,如果第一个农历月的初一开始于立春之后,那么此时的正月就变成了闰月,且这一年会有一个闰月。
闰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概念,它的出现并不是完全遵照我们所熟知的年历,而是根据农历的推算来决定的。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搞清楚闰年和闰月的设置,对于了解中国农历文化也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