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宛如一条鬼门关。途中陡峭崎岖,两旁像两条蟒蛇般盘绕的山路,任何来人都必须生死斗才能通过。在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投笔从戎在川,他于道中留下了历史名篇《蜀道难》。这首诗,经典无比,不仅道出了川西山区的险峻和艰难,也成为后世文人士的反复学习和仿效的楷模。
然而,许多人来看这首诗,却发现了一个难以掩盖的问题:蜀道难的作者李白,实际上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条鬼道的磨难,他的许多描写也并没有个人亲历的真实体验,那么他是从何处魔法他的灵感呢?
现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于为人揭开了其中的缘由。唐朝时,有一位名叫刘得仁的女子,嫁给了一位鸟巢山(今四川白玉县)的地主,而这位地主父亲则是蜀道难那条路的总督。因此,嫁衣之礼于民间被传统为蜀道难的作者李白所作,而事实上真正的作嫁衣女子为刘得仁。刘得仁生活在屯溪(今黄山市)附近,李白与她并没有交往,刘得仁与李白之间甚至没有半点联系,这个传统并不是十分正确的。
但无论真正的作嫁衣女子是谁,蜀道难这首诗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篇,它描述了险峻、豁达、不凡、高超的意境,传达了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和诗歌艺术,实现了一次对古典文化的超越和突破,并交给后来的人们无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