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字头是指部分偏旁字形写成类似于草书风格的字形。在市面上常见的草字头包括“艹”、“刂”、“冫”、“彡”、“讠”等几十个以偏旁部首为草字头的字形。这些草字头虽然不是常用字,但在一些通假或网络用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草字头的演变过程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成语“血食无声”中就出现了草书体的草字头“食”,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草字头是《淮南子·赤谷》中的“艹”。在2世纪左右东汉时期,出现了草书体,成为汉字书法的一个流派,草书体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草字头造型的演绎。
草书体由于速度快、自由张扬、书写个性鲜明等特点,成为文人学士们的书写之选,也符合他们“清谈高议”的性格。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中广泛流传,为“不拘泥于权衡细节、一气呵成”的文学创作式样提供了书写和形式的便利。在晋唐时期的文人墨客中,有不少匠人书写出实用、高雅、动人、出众的草书,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羲之和张旭两位书法家的草书作品。